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病媒科普

案列分享:红火蚁防控

作者:admin浏览量:229时间:2024-10-15 17:41:35

红火蚁,原分布于南美洲,2004年在我国广东省湛江吴川市首次发现,对人具有攻击性和毒性,是一种具有重大公共卫生和生态威胁的入侵物种。由于其繁殖速度快,适应性强,给各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。为了应对这种威胁,各地都在积极开展红火蚁防治工作。
一、红火蚁的识别
1、形态特征
红火蚁小型工蚁(工蚁)体长 2.5~4.0mm。头、胸、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,腹部常棕褐色,腹节间色略淡,腹部第 2、3 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。前胸背板前端隆起,前、中胸背板的节间缝不明显;中、后胸背板的节间缝则明显,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,第 1 结节呈扁锥状,第 2 结节呈圆锥状。腹部卵圆形,可见 4 节,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。大型工蚁(兵蚁)体长 6~7mm。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, 体桔红色,腹部背板色略深,上颚发达,黑褐色,体表略有光泽,体毛较短小,螯刺常不外露。

2、蚁巢特征
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,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高10-30cm,直径30-50cm的蚁丘,有时为大面积蜂窝状,内部结构呈蜂窝状。新形成的蚁巢则在4-9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。当蚁巢或活动受到干扰时,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。

3、危害特征
红火蚁主要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、动物、人体。人体被其叮蛰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,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,8-24小时后叮蛰处化脓形成脓包。红火蚁攻击性强被它咬蜇后伤口痒痛皮肤会出现丘疹、风团、水疱愈后留下黑色疤痕,敏感人群可能会出现发冷、发热、头晕、头痛、淋巴结肿大、全身过敏、休克等症状严重时有死亡的危险,千万不要掉以轻心,踏青出游时尤其要注意!

二、红火蚁防控实例
(一)防控标准
根据防治区域实际蚁情程度,参照以下标准,结合防控范围内实际的地理环境,拟定“长效监测、治理防控”方案。
1、国家标准《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》GB/T 20477-2006
2、国家标准《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》GB/T 23626-2009
3、国家农业行业标准《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》NY/T2415-2013
4、国家农业行业标准《红火蚁专业化防控实施规程》NY/T3541-2020
(二)防控原则
1、根据防控目标要求,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点,科学全面地监测红火蚁发生情况,确定防控重点和具体方法;
2、选择使用安全、低毒、低残留符合相关规定的药剂;
3、主要采用点面结合、诱杀为主的技术防治工作;
4、对发生区内高风险移栽植物提出检疫、移除等建议;
5、科学评价防控效果,实施进一步防控工作。
(三)全面调查
对防控范围内的片区进行全面踏查红火蚁密度调查,以红火蚁发生风险较高区域优先进行检测。一旦发现蚁丘,立即定位标示。调查重点在:
1、确认阳性点-活动蚁丘;
2、蚁丘体积划分,蚁丘越大,代表丘内巢体越大;
3、按阳性点数量,划分危害程度区域;
4、红火蚁发生程度分级,可以依据单位面积的活蚁巢数量作为分级标准,也可以按诱集工蚁数量分级。
依据单位面积的活蚁巢数量作为分级标准,分为以下几级:
一级:轻度,平均每100㎡活蚁巢数为0-0.1个
二级:中度,平均每100㎡活蚁巢数为0.11-0.5个
三级:中偏重,平均每100㎡活蚁巢数为0.51-1个
四级:重,平均每100㎡活蚁巢数为1.1-10个
五级:严重,平均每100㎡活蚁巢数大于10个
进行大面积清查后,摸底红火蚁分布情况、危害区域、作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的真实、有效依据。调查结束后,完善调查报告,作为本底资料之一。

(四)防控流程


(五)重点区域治理
通过全面排查摸底情况,对已明确蚁害的区域,立即进行了大面积机动喷粉、泡沫灌注施药,对发现蚁巢及阳性点区域进行精确灭巢,同时再搭配施撒饵剂形成隔离区;多种方法并用,以达到提高灭效,巩固防治效果的目的。在人工无法到达处,运用无人机勘查,施药。

(六)定期监测
根据前期治理情况,采用对蚁丘“找大带小”的策略,重点监测发生区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,以较大的蚁丘巢体为中心点向周围覆盖监测小蚁丘巢体。监测目的是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,能为下一步施药起到“对症下药”的作用。
1、在每个较大蚁丘处设置为1个中心区监测点,每个监测点设置两个诱饵装置,相隔10米,并定位标示;
2、对人行两侧绿化带以每20~50米间距网格化设置监测点,进行抽样监测;
3、在前期治理完成后进行9个月的持续监测,确保危害点位再无蚁情,如在出现监测过程中发现蚁巢,立即施药灭治;
4、选择在红火蚁活跃期,且没有下雨天的上午 8:00 至下午 17:00 红火蚁活动频繁的时段实施监测,及时填写监测记录表;
三、分析总结

针对区域红火蚁传播途径多且复杂的实际情况,在坚持政府主导、强化检疫监管的同时,要重点抓好发生区域的持续治理和未发生区域的监测调查工作。
1、开展疫情监测普查
(1)加强对绿化带、阳光充足的草坪空坝、沙土、荒坡地等重点区域的疫情监测、定期普查。
(2)检查应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。
2、重点开展植物检疫
(1)对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实施产地检疫;
(2)对外调带土植物产品实施移栽检疫;
(3)对移栽的相关植物产品开展抽查复检;
(4)定期主动报检。
3、定期组织专业防控人员开展调查、灭治、监测、预防工作
(1)红火蚁为生物靶标,生长环境为开放性,一般国家要求疫情控制需要2~3年的时间。
(2)至少每年开展两次防控,抓住春季、夏末秋初的两个红火蚁活跃期进行。